古人为了养生,留下的十大名帖
上古,人就小心摄生,考究“天人合一”。正如《内经》主义:“上知地理,下知地舆,中知人事,不妨很久。”以下历代握所书摄生帖,不单不妨领略雨泽摄生的主张,还能鉴赏其书法。来一起来看一下。
《夏热帖》
《夏热帖》,五代,杨凝式书。纸本,纵23.8cm,横33cm。草体8行,共32字。《夏热帖》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书函。内容粗略是,因天候炎热,给予头陀消夏饮料“酥蜜水”展现慰问。后纸有宋王钦若,元鲜于枢、赵孟頫,清张照题跋及乾隆万乘的释文。
其书法兼取唐颜真卿、柳公权笔法,体势雄奇险崛,运笔发达特立,与他的楷体、行书着述协调较,艺术气概出格,暗示出了书家的富有艺术转折,为杨凝式书法佐贰作之一。
《肚痛帖》
《肚痛帖》,唐代,张旭书。高41厘米,宽34厘米。此石为北宋嘉由三年(1058年)摹刻。释文:忽肚痛不可堪,不知是冷热所致?欲服大黄汤,冷热俱居心,如何为计?非於术。於术,即白术,产于於潜为道地上品。西汉武帝元封二年(前109),置於朁县,属丹阳郡,郡府即今浙江临安市於潜镇。东汉时改於朁为於潜。《药性字典》载:“白术之产浙江於潜者,号称於术,性尤帖服”。列为中药浙八味之一。
该帖是张旭骀荡英勇书风的佐贰。字如飞瀑奔泻,时不时浓墨粗笔,沉静遒迈,时不时细笔如丝,连绵直下,作风衔接,浑若天成。在粗与细、轻与重、虚与实、断与连、疏与密、开与合、狂与正之间回文来去,虽有宏矛盾,不可思议,却如此的合谐如一,浮现出一幅色彩灵巧、发火发达、波涛辽阔的艺术画卷,挥洒自如的心头与气质,无处不阐扬作家述作时的艺术鼓舞和自由自在。
《神仙起居法》
《神仙起居法》,五代,杨凝式76岁书。纸本,纵27厘米,横21.2厘米。草体8行,共85字。当属其暮年月表作,对宋代书法成效更加。该帖为现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格局,文体形似口诀。释文:行住坐卧处,手摩胁与肚。密友通快时,两手肠下踞。踞之彻膀腰,背拳摩肾部。才觉力倦来,假使户助。行之不厌频,日夜无穷数。岁久积功成,渐入神仙路。乾祐元年冬残腊暮,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。
其帖看似信笔游弋,五角六张,构架运笔全出不测。却能睥睨生姿,风神跳荡,以险中求正的刊载创办新气概,尽得无邪绚烂之趣。米芾也嘉赞它:横雨斜风,落纸云烟,瓢泼快目。苏轼评曰:自颜、柳没,笔法衰绝。加以唐末丧乱,人气残落,文采韵宇扫地尽矣。独杨公凝式笔迹挺,有二王、颜、柳之余,此真可谓书之豪杰,不为时世所汩没者。
《地黄汤帖》
《地黄汤帖》,别名《新妇地黄汤帖》。东晋,王献之书。草体,纵25.3厘米,横24.0厘米,东瀛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。“地黄汤”是一种中药名,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。释文:新妇服地黄汤来,似减。眠食尚未佳,忧悬不去心。君等前所论事,容或及。谢生未还,可(何)尔。分寸不可解,吾当书问也。
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,动作一代楷模墨迹稀少种传世,个中之一即此唐摹本《地黄汤帖》。全篇书风灵活晤,慌张飞,连成一气。原珍惜于宋内府,高宗赵构题签。为《淳化阁帖》卷第十所收。经贾似道,明代文徵明、王宠、文彭,清代孙承泽、吴荣誉、罗振玉递藏后,于明治四十四年(1911)十二月三日,经由文求堂归中村不折(1866—1943年)占有。卷末有文彭、常生、娶妻王、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。吴荣誉获此帖时,模刻于所辑集帖《筠清馆帖》。2006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《中日书法珍品展》。
《鸭头丸帖》
《鸭头丸帖》,东晋,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行草体佐贰作。此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,一般两行15字。释文:鸭头丸,故凶险。明当必集,当与君相逢。从音耗的口气来看,应当是有人已昭昭过鸭头丸,但觉得后果欠好,是以敷陈过王献之斯光景,王献之服后,感到真的如来信所说,是以复书约这位同僚来日组合并将请教。